地板為什么會“唱歌”?
上周,家居周刊登了一篇消費者家中的地板吱呀作響、經協調賣場雙倍退款的報道,引起了讀者熱議。不少消費者致電《家居周刊》,想知道地板“唱歌”的原因是什么?能否有效預防?
業內人士認為,、木龍骨含水率相差較大、防潮措施不當、預留縫隙不足是導致地板產生響聲的主要原因,而地板的響聲一旦出現是很難處理的,因此針對這些地板“唱歌”的原因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十分重要,不僅要選擇正確的地板鋪裝方法,還要注意地板的防潮處理,并合理預留縫隙。
“木龍骨的距離不宜太遠,不要超過350毫米”,武漢建筑裝飾協會秘書長郭偉說,有的木龍骨的距離在450毫米或者更遠,當體重較大的人單腳踩在單條地板上時,地板向下產生較大的翹度,地板側邊與相鄰的地板發生摩擦,會產生響聲。
如果踩單條地板就會響,踩多條地板無響聲,就屬于此種原因。
木龍骨的含水率相差較大
有些地區,木龍骨不進行干燥,隨意在露天堆放,會導致木龍骨的含水率相差較大。
同批木龍骨中,有的含水率在10%左右,有的高達25%以上。即使安裝人員找平了木龍骨,地板安裝后暫時可能不響,但在使用過程中,木龍骨的含水率重新平衡后,就會出現高低不平,在地板上面走動就會產生響聲。
郭偉說,這種原因造成的地板發聲有一定特點,即安裝時不響,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響,且產生響聲的區域不多。
大品牌用的木龍骨都會進行干燥,也有的經銷商打完木龍骨暫時不安裝地板,放置一周左右重新找平再鋪裝,能降低此類問題出現的概率。
防潮措施不當
除了以上兩點原因,由于防潮措施不當引起地板變形或板面擠裂,從而造成地板“唱歌”的情況比較常見,接到的消費者投訴多是這一類問題。
這種情況是先經歷了一個潮濕期,然后再進入干燥期后才會發生,多出現在北方的冬季。另外,還有一種較特殊的情況,地板出現了輕微的鼓包和輕微的瓦狀變形,但視覺上看不出來,此時地板已經與木龍骨之間產生了輕微的間隙,當人踩在地板上就會產生響聲。
圣象地板相關人士說,防潮不當造成地板發聲的特點是,地板安裝后很短時間內就會產生響聲,最短時,地板在安裝次日就會響,而且越來越多,越來越重。
有消費者問,踩同一處地板,第一腳踩下會響,踩幾腳以后就不響了,過一會重新踩這個地方又會響,是為什么?
業內人士說,多次踩同一個地方時,地板已經與木龍骨嚴密接觸,地板沒有上下運動的空間,也就不響了;當我們踩其它地方時,這里的地板又凸起,與木龍骨有了間隙,所以,再次踩這個地方又會發出響聲?!?br />
“實木地板有干縮濕脹的特性,安裝地板時必須根據地板實際的含水率、木材的干縮系數及本地區的平衡含水率,來合理預留地板條之間的縫隙”,升達地板相關負責人提醒說。
假如地板安裝時,地板條之間的預留縫隙不足,地板產生輕微的擠壓,個別地方輕微凸起,地板與木龍骨或墊層之間產生間隙,人在地板上行走就會產生響聲。
根據木地板鋪裝、驗收和使用規范,實木地板安裝時,在木龍骨上打墊層,并在墊層上面鋪防潮膜,可以有效地控制外界環境對地板的影響,預防地板的瓦狀變形。墊層之間沒留縫隙,受潮后墊層起鼓,也會導致地板起鼓,從而出現響聲。
郭偉指出,地板下面的墊層應鋸切成不大于600×600毫米的尺寸,每塊墊層間要留不小于5毫米的縫隙,再在墊層上面鋪防潮膜,于防潮膜上面安裝地板,并科學合理預留縫隙,能防止地板出現響聲。
|